揭開納米比亞的神祕面紗 十件驚人事實

歡迎來到這個神秘而迷人的非洲國家——納米比亞。這裡是自然愛好者的天堂,也是探險家夢寐以求的目的地。從世界最古老的沙漠到令人驚嘆的地下奇觀,再到對環境保護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立法,納米比亞是一個充滿了驚喜和魅力的地方。讓我們一起探索這片土地上那些不為人知的秘密,以及它所提供給旅行者們無窮盡的樂趣。 #納米比亞的納米布沙漠,世界最古老的沙漠 納米布沙漠已有8000萬年的歷史,是世界上年紀最大的沙漠。納米布這個名字恰如其分地意指「開放空間之地」。這片被鐵銹色橙沙覆蓋的地景歡迎著您來到這個由猛烈的風沙雕琢、酷熱的陽光烘烤以及非洲大地鐵礦氧化而成的世界最古老沙漠。它是一個完全開放的空間,毫無保留地提供給您探險和冒險的機會。納米布充滿了驚喜,等待著您去發掘。 #納米比亞共和國,全球首個將環境保護寫入憲法的國家 納米比亞於1990年3月21日獲得獨立後,成為一個相對年輕的國家。新成立的獨立讓納米比亞得以制定現代且前瞻性的憲法,而我們對於納米比亞將保護自然遺產作為其最重要宣言的核心部分感到無比高興。由於納米比亞擁有廣闊的沙漠區域,此立法創造了一個完美的契機,讓遊客能體驗到真正未受觸及、令人屏息的自然美景。 #世界最大的沙丘之一 納米布沙漠是世界上一些最大沙丘的家園。這些高聳的沙山不僅壯觀,而且攀登或探索時樂趣無窮。其中,沙丘7號的高度達到383公尺,是該國最高的沙丘。然而,最受歡迎的參觀地點之一是索蘇斯芙蕾(Sossusvlei)。這裡位於納米布沙漠南部,是一大片鹽與黏土平原,周圍環繞著一些世界最高的沙丘,許多超過200公尺,最高達325公尺。 #伊托夏國家公園 全球最大的野生動物保育區之一 納米比亞有多個致力於保護自然棲息地的保育區,納米比亞-諾克盧夫特公園即是其中之一。其中最美麗的是伊托夏國家公園,面積達8,600平方英里,以巨大的平坦鹽沼命名。每年只有幾天會注滿水,那時可以見到火烈鳥在水面飛舞,這是納米比亞最魔幻的景致之一。刻劃在納米布沙漠內的諾克盧夫特山脈中,非洲最大的公園內生活著近114種哺乳動物和超過340種鳥類,包括罕見的豺狼、沙漠獅子、獵豹、 Gemsboks(大羚羊)、獨特的沙漠爬蟲類(蛇、壁虎)以及超凡的昆蟲。這裡還有許多露營區,您可以在此悠閒地與沙漠互動,並享受壁虎們逗趣的聲音。在休息前,務必徒步探索一些沙漠世界的絕美景色。 #納米比亞成功的永續旅遊業被世界自然基金會認證 2013年,納米比亞因其支持社區保護區的進步措施而獲得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地球禮物獎。當地社區運作這些保護區,直接負責土地保護。這一基於社區的倡議賦權給原住民部落,通過提供社會和經濟支持來換取刺激可持續旅遊體驗。 #致命的骷髏海岸位於納米比亞 納米比亞與大西洋交界的一段驚人區域被命名為骷髏海岸。歷史上,在這個納米比亞北部地區幾乎不可能從岸上發射船隻,唯一通往海洋的方式是通過一片龐大的沼澤,只能經由炎熱乾燥的沙漠才能抵達。由於嚴峻的條件,骷髏海岸已造成多起致命的海難。這些海難遺址拍攝的照片非常漂亮,探險價值極高。 #納米比亞擁有非洲最大的岩畫群之一 位在納米比亞庫內內地區的特韋弗爾泉(Twyfelfontein),擁有非洲大陸上最集中的岩石雕刻和藝術作品之一。據信古代的狩獵採集者和後來的畜牧者曾在此進行過涉及創作岩畫的薩滿儀式。該地區可能已經有人居住了6,000年之久,並且被指定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 #魚河峽谷 僅次於大峽谷 費雪河峽谷是非洲最大的峽谷,也是納米比亞眾多自然奇觀之一。峽谷總長度為160公里,最大寬度為27公里,最大深度接近550公尺。它的規模僅次於大峽谷,值得前來欣賞其令人歎為觀止的規模和令人屏息的景色。 #Dragon’s Breath 龍息洞穴,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湖 沒想到在納米比亞炙熱的卡拉哈里沙漠之下,竟然隱藏著世界上最大的非冰川地下湖。這個湖位於當地稱為「Dragon Breath Cave」的地下100公尺處。名稱「Dragon Breath」生動地描繪了從洞口冒出的新鮮涼爽空氣,彷彿龍的呼吸一般。如果您喜歡挑戰性的冒險活動,像是下降100公尺進入洞穴,在炎熱沙漠下的冷冽湖水中潛水,那麼這裡就是您的探險天堂。此外,湖中還居住著世界上最稀有一種獨特的鯰魚,估計數量僅有200尾! #納米比亞人口密度全球第二低 納米比亞的人口密度是全球最低之一,每平方公里僅有3.2人。納米比亞沙漠景觀的廣袤性因為其寧靜而更加突出,尤其是索蘇斯維萊和骷髏海岸。當您是這裡唯一的訪客時,這種氛圍更顯得獨特。还有什么地方比這裡更适合体验真正的非洲冒险呢? 納米比亞以其獨特的自然美景、豐富的文化遺產和對可持續發展的承諾,成為了一個不可多得的旅遊目的地。無論是尋找刺激的冒險活動,還是享受寧靜的自然景觀,或是體驗當地文化的深厚底蘊,納米比亞都能滿足您的需求。希望您在這裡留下美好的回憶,並帶著對這個世界的更多理解和尊重離開。下次當您想要與大自然進行一次深層次的對話時,請記得想起納米比亞這個國家,這裡永遠張開雙臂迎接每一位渴望探險的心靈。

探索波札那不可錯過的傳統美食

波札那是南部非洲的一個內陸國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稀少的國家之一,波札那不僅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該國還擁有豐富的傳統美食,乍一看,南非和波札那的美食非常相似,雖然許多菜餚在兩國都很受歡迎,但波札那有許多自己獨特的烹飪方式,從令人垂涎的肉類主菜到充滿地方特色的蔬菜與小吃,波札那的飲食文化豐富多彩,每一口都能讓您更深入瞭解這片土地的獨特魅力。以下九種美味佳餚是旅遊波札那時可以嘗試的: 1. 波札那國菜 – Seswaa 沒錯,這就是波札那的國菜,不論是在婚禮、葬禮或其他慶祝活動中都會提供這道菜餚,絕對是一道旅遊者不容錯過的肉食盛宴。這道由牛肉、山羊肉、羊肉或雞肉製成的菜餚(但大部份是用牛肉),搭配洋蔥和胡椒三腳鑄鐵鍋上煮了五個多小時,慢火燉煮至軟嫩,最後撕成條狀,鋪在一盤帕普(pap)上,每一絲肉都飽含濃鬱的風味。 帕普或粥在波札那極為常見。在非洲,幾乎每餐燒烤或烤肉餐都配有帕普。有多種稠度,因此這僅取決於主菜的搭配。帕普是用磨碎的玉米製成,通常價格相當便宜。人們經常將其與蔬菜一起食用以獲得一定的營養價值,或作為早餐與牛奶、黃油和糖搭配。 2. 吃魚吃肉更要吃菜 – Morogo 對於那些不太願意冒險嘗試異國風味的朋友來說,這是一個絕佳的選擇。「Morogo」是指多種綠葉蔬菜,乾蔬菜球可以用各種植物的葉子製成,而 morogo wa dinawa(dinawa 的意思是「豆子」)是專門用富含鐵的豇豆植物的葉子製成的。如果要保存葉子而不是新鮮食用,則將它們漂白並揉成果肉,然後擠壓成球,然後在陽光下曬乾。乾燥後的葉球儲存在袋子或陶罐中,保存期限很長。食用前,將乾燥的morogo wa dinawa在水中軟化,然後攪拌成粥等菜餚或作為燉菜葉食用,通常是配菜,其味道與菠菜相似,orogo wa dinawa 富含蛋白質、纖維、鐵、鈣、磷和鋅,通常在許多葉菜類稀缺的冬季食用。 3. 像水餃也像煎餃 – Matemekwane 是波札那最受歡迎的麵食菜餚之一。這些小餃子已經成為這個國家主食的一部分。 Matemekwane 是一種調味餃子,通常塞滿肉和蔬菜。它們外脆內軟,通常搭配熱湯或蘸醬食用。餃子可以炸成丸子,趁熱沾醬或喝湯食用。或者可以把餃子擀平,裡面塞上預先準備好的肉或蔬菜。將餡料包入麵糰中,煎至金黃色,或是直接油炸。 4. 素食者的福音 – Dikgobe 也稱為izinkobe,是南非語,意思是一起煮的samp和豆子,是一道來自波札那、南非和賴索託的菜餚,將豌豆和豆類與高粱、玉米粉與samp(是一種由乾玉米粒製成的食物,經過搗碎和切碎直至破碎,但不像粗粉或米列米那樣磨得很細。)混合而成,使這道菜具有粥般的稠度,原料是用少量的脂肪或油烹製的,而鹽則用作調味料。儘管可以單獨食用,但 dikgobe 通常在午餐時作為肉類菜餚的佐餐,但無論是作為主餐還是配菜,Dikgobe都能帶給您意想不到的味覺驚喜。這道菜可以在當地的市場或特色傳統食品店找到它。 5. 滋補養顏補充膠原蛋白 – Mogatla Mogatla 是波札那最受歡迎的美食,這是一種用番茄、洋蔥、肉湯和月桂葉慢火煮的牛尾燉菜,與 Seswaa 類似,它通常在特殊場合提供,也可以加入matlebekwane餃子一起享用,或搭配玉米粥、米飯或麵包等主食。這道菜與波札那的文化有著深厚的聯繫,大多數波札那人的收入來自飼養和出售牛,他們傾向於保留較便宜的部位,例如尾巴,以備特殊場合使用。牛尾的烹飪時間可能要長一些,因為牛尾一半的重量是骨頭,肉也比較堅韌,但是一旦番茄、洋蔥、肉湯和月桂葉的汁液和味道被吸收,結果就是一道美味的燉菜。附帶一提,東方人最講究食補了,牛尾是牛身上活動最為頻繁的部分營養價值極高,含有豐富的鈣質和膠原蛋白,能益血氣、補精髓、強體魄、滋容顏……總之,就是營養又好吃。 6. 波札那牛肉乾 – Segwapa Segwapa 也稱為 biltong 或牛肉乾,是​​波札那的一種流行小吃,用作保存肉類的方法。將肉條浸入醋中,並塗上各種香料和鹽,然後晾乾。 7. 這個很想配飯吃 – Mogodu […]

為什麼去坦尚尼亞旅遊比去肯亞貴?

在非洲東非大裂谷兩側,坦尚尼亞和肯亞是兩個備受歡迎的野生動物觀賞目的地。然而,儘管兩者都提供了令人難以忘懷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動物種類,但許多旅行者注意到,在坦尚尼亞進行狩獵遊或其他形式的旅遊活動的成本通常高於鄰國肯亞。這篇文章將分析幾個關鍵原因,幫助您理解坦尚尼亞旅遊成本較高的背後原因。 #保護區管理成本高 坦尚尼亞擁有一些世界上最著名且保護良好的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如塞倫蓋蒂國家公園和恩戈羅恩戈羅火山口,這些地區被列為世界遺產地。為了確保生態系統的持續健康,坦尚尼亞政府實施了嚴格的保護措施,並對進入保護區的遊客收取較高的入園費和稅金。例如,恩戈羅恩戈羅火山口的每日入園費用約為每人70.80美元,加上每輛車354美元的額外費用;而在塞倫蓋蒂國家公園,旺季期間(五月至隔年三月)入住塞倫蓋蒂國家公園內的酒店(旅館或營地)的外國遊客或遊客將支付70 美元(公園費)+ 60 美元(特許費)+ 18% 增值稅金=153.40 美元(每位成人、每 24 小時) 。肯亞馬賽馬拉動物保護區最新2025年的門票票價則是每人每日200美元。 #交通成本 坦尚尼亞的保護區通常位於偏遠地區且分佈廣泛,交通基礎設施相對有限。例如,從阿魯沙或吉力馬札羅機場前往塞倫蓋蒂或其它國家公園,需乘坐小型飛機或長時間的拉車,而肯亞的馬賽馬拉距離奈洛比僅需5-6小時車程。這意味著坦尚尼亞的交通成本(如包機、長途越野車租賃)遠高於肯亞。 #住宿費用 坦尚尼亞的高階旅遊市場更加成熟,大部分住宿選項集中在豪華營地和精品旅館。雖然肯亞也有許多奢華選擇,但肯亞提供更多的中低端住宿,例如經濟型帳篷和較為平價的旅館。這使得坦尚尼亞的平均住宿成本較高,尤其是在熱門景點如塞倫蓋蒂或恩戈羅恩戈羅附近。 #較低的遊客量和更私密的體驗 由於坦尚尼亞採取了限制遊客數量以保護環境的策略,這裡的國家公園通常顯得更為寧靜,提供了更加私密和高端的遊覽體驗。這種模式吸引了願意為高品質服務買單的高消費人群,而肯亞因擁有更多遊客而能夠維持相對較低的價格點。 #稅收政策 另一個影響因素是兩國不同的稅收政策。坦尚尼亞對旅遊相關服務徵收較高的增值稅(VAT),這部分稅負最終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進一步提高了旅行成本。相反,肯亞對於旅遊業的稅收政策較為寬鬆,有助於保持較低的市場價格。 #總結 儘管坦尚尼亞的旅遊費用較高,但它所提供的是一種獨特且接近原始狀態的探險之旅,包括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壯觀的自然風景以及較少受到商業化影響的私人空間。根據個人預算來挑選合適的目的地,是決定您將獲得怎樣旅行體驗的關鍵所在。如果您追求的是一個更加原生態、深入自然且注重環境保護的旅遊經歷,那麼即使成本更高,對於某些旅行者來說也是值得的投資。

挑戰全世界最高的高空彈跳

高跳彈跳的發源地在紐西蘭,距離卡瓦勞河43米,是許多旅客前往紐西蘭都會體驗的活動之一,那既然來到南非旅遊,就別錯過可以再解鎖一項人生成就的刺激活動吧!南非的布勞克朗斯大橋高空彈跳(Bloukrans Bridge)是全世界最高的高空彈跳橋(budgy bridge),而且費用竟然比紐西蘭便宜一半!如果不去體驗的話就太可惜囉!(註:皇后鎮高空彈跳320紐幣,約台幣6200元,布勞克朗斯大橋高空彈跳1690蘭特,約台幣3200元。) 布勞克朗斯大橋(Bloukrans Bridge)位於南非西開普省的齊齊卡馬森林(Tsitsikamma Forest),在南非東南邊的花園大道的N2公路上,距離Knysna約一小時車程,距離伊莉莎白港不到兩個小時的車程。是非洲最高的商業橋梁,距離Bloukrans River河面216米。首次來到這裡,都會先被壯麗的自然風景所震撼,橋梁兩側是茂密的森林,遠處是連綿起伏的山巒,景色美不勝收,當然,如果這時你還有心情欣賞的話… 活動都需提前預約,並在預約的時間前一個小時抵達,抵達後會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開始準備工作。首先,工作人員詳細解說了安全須知,並確保每個人的裝備都已經正確穿戴。先走一段sky walk抵達橋中央處的平台,穿上了特製的高空彈跳服,雙腳也被牢固地綁在彈性繩上。隨著工作人員最後一次檢查完畢,這時心跳開始加速,緊張和興奮交織在一起。 站到橋邊,俯瞰下方深邃的峽谷,心中的恐懼達到頂點。工作人員會先問你,你想被推下去?還是自己跳下去?當然現場工作團隊會不斷鼓勵你,如果真的不行,工作人員會很高興推你一把的。 隨著倒數的聲音響起,縱身一躍(如果你是自己跳下去的話),五秒的自由落體時間,被地吸引力拉向地面,那一刻,時間似乎靜止了,風聲在耳邊呼嘯,心臟狂跳不已,腦袋一片空白並大聲尖叫才能表達此時的心情。最後彈力繩會緊緊抓住你,再把你反彈回空中,感受著自由落體的快感和彈性繩的拉扯。這種體驗是如此驚心動魄,讓人難以忘懷。 那跳下去之後呢?自己爬上兩百多公尺高的橋上嗎?放心,會有工作人員把你拉上去,這時,你就有短暫的時間和放鬆的心情好好欣賞峽谷的景色。當你完成這項人生最大的挑戰時,將獲得Bloukrans Bridge頒發給你的證書,如果你想把你縱身跳躍的英姿留永遠留念,可以到接待中心選購照片或影片。 Bloukrans Bungy是由Face Adrenalin公司營運,是全球知名的冒險活動先驅,憑藉超過二十年的極限運動專業知識,為尋求刺激的旅客提供終極體驗,從216公尺的高度一躍而下,這不僅是地球上最高的商業橋梁彈跳,更讓布勞克朗斯彈跳成為全球最佳彈跳地點之一,他們很自豪地持有6項金氏世界紀錄,並保持著100%的安全記錄。 Bloukrans Bungy費用:R1,690.00 (不含照片和影片)最低年齡限制:14歲最高年齡限制:無 (最高紀錄96歲)體重限制:150公斤 如果你真的不敢跳下兩百多公尺,Bloukrans Bungy還有其他不那麼刺激活動供選擇: 註:以上價格可能會有所變動,建議提前查詢官方網站確認最新訊息。 想要前往布勞克朗斯大橋玩高空彈跳,最方便的方式便是自駕,或是參加我們的當地行程,但因為活動會因為氣候的關係而影響是否能進行,因此並不建議在出發前預約,我們建議您到當地旅遊時詢問隨團導遊,如果行程和氣候允許的話,可以請導遊代訂行程。 參考行程: 南非、史瓦帝尼優質精選13日 南非花園大道全覽9天

南非葡萄酒產區

在規劃南非奢華假期時,品嘗當地美食和飲品應當是您的優先事項之一。對於葡萄酒愛好者來說,參觀葡萄酒產區絕對是必不可少的,這將為您提供機會品嘗該國屢獲殊榮的葡萄酒。 南非作為數百個葡萄酒莊園的所在地,這個地區也被稱為葡萄酒鄉,以其多樣且令人歎為觀止的風景、激動人心的美食場景以及獨特的開普荷蘭式建築而聞名。 更重要的是,這裡不僅僅關乎葡萄酒;在該地區,您會發現許多值得一看和體驗的事物,包括探索當地商店、參觀歷史紀念碑、徒步旅行、騎自行車以及逛畫廊,這也使其成為家庭出遊的好去處。 最知名的葡萄酒產區包括康斯坦提亞(Constantia)、斯泰倫博斯(Stellenbosch)、法蘭史霍克(Franschhoek)、帕爾(Paarl)和埃爾金葡萄酒之路(Elgin wine route)——在這篇指南中,我們將帶您一一瞭解這些地方。 #酒區的最佳旅遊季節 前往葡萄酒鄉的最佳時機 如果您正在計畫您的假期,並特別希望包含一次南非頂級葡萄酒的奢華之旅,那麼您肯定希望確保在一年中最適合的時間訪問。 雖然您可以全年欣賞南非的葡萄酒鄉風光,但從六月到八月天氣更可能寒冷潮濕且帶有冬季特徵。與此同時,旺季是從十月到二月,這時天氣溫暖明媚。當然,旺季也是最繁忙的時候,尤其是在耶誕節期間,所以如果您希望在一個較為寧靜的時刻前往,並享受在爐火旁啜飲一兩杯葡萄酒的愜意時光——我們建議您選擇淡季出行。 通常情況下,南非的收穫季節是在夏季(一月至三月)。酒莊會根據他們想要從葡萄中獲得的糖分水準和品種來決定何時開始收穫。因此,如果您打算在秋季和冬季訪問葡萄酒鄉,那麼看到葡萄藤上的葡萄的機會不大。觀賞葡萄的最佳時期是十月到一月初,換句話說,即南非的仲春至初夏季節。 葡萄酒鄉全年為每個人提供了不同的體驗,但在二月到三月之間看到飽滿多汁的葡萄垂掛在葡萄藤上有一種特別的魅力。這段時間天空晴朗湛藍,而且正值忙碌的耶誕節之後,相比之下顯得更加寧靜,但無論您選擇哪個月份訪問,南非葡萄酒產區的旅程都可能是難忘的,因為每個季節都有其獨特之處,提供的葡萄酒更是令人讚歎不已。 #最受歡迎的酒區 斯泰倫博斯酒區 Stellenbosch Wine Route  斯泰倫博斯的葡萄園是該地區最受歡迎的景點之一,因此這裡的葡萄酒之旅絕對不容錯過。如果您對旅行時間沒有特別偏好,我們強烈建議您在九月至四月之間訪問,因為這是該地區許多陳年葡萄酒發佈的時候。除了是美食和葡萄酒的熱點外,這座充滿活力的大學城還提供了一些精品店和博物館供遊客探索,或者只是漫步于樹木成蔭的街道上,沉浸在開普荷蘭式的建築風格中。該地區以其葡萄種植業而聞名,因此城鎮周圍環繞著數百個世界級的莊園,提供葡萄酒品鑒。 | 推薦酒莊 | Delaire Graff:位於Botmaskop山的斜坡上,提供一系列美味的葡萄酒(特別是波爾多紅酒和霞多麗),Delaire Graff是全球前50名的酒莊之一。它還擁有兩家出色的高級餐廳和迷人的豪華住宿小屋。 Waterford:這座豪華莊園提供了多種體驗,包括葡萄酒駕車遊獵、豪豬徑步行,以及多種不同的品酒會,其中包括葡萄酒與巧克力的搭配——非常適合那些既喜歡甜食又熱愛葡萄酒的人。 Lanzerac:在葡萄酒鄉的心臟地帶提供五星級住宿,這座莊園的景色非常優美,坐落在斯泰倫博斯Jonkershoek山谷的山腳下。在這裡可以享受到奢華的七道菜精緻餐飲菜單、遠足和當然的葡萄酒品鑒,而現場的水療中心則是放鬆和煥發活力的最佳地點。 Backsberg:這個酒莊特別適合家庭,配有兒童友好的餐廳和遊樂區。如果天氣好,我們強烈推薦訂購一個裝滿美味佳餚的野餐籃,在莊園廣闊的花園中展開,讓孩子們盡情玩耍。 法蘭史霍克酒區 Franschhoek Wine Route  南非的法蘭史霍克葡萄酒產區可能是所有路線中最美麗的一條,結合了一些最佳的酒莊和古樸小鎮。位於斯泰倫博斯以東,這片深受法國影響的地區已成為某種意義上的美食之都,以其非凡的美食餐廳和葡萄酒而聞名。它甚至還以生產一種名為「開普經典釀造法」(Methode Cap Classique)的南非起泡酒而著稱。 除此之外,該地區還提供最獨特的方式之一,透過弗朗斯胡克葡萄酒有軌電車體驗該地區一些最好的葡萄酒農場。這輛奇特的電車位於市中心附近,可讓您在您選擇的莊園上下車,並提供友好的導遊以及車上品嚐的葡萄酒。 | 推薦酒莊 | Boschendal:作為西開普省最古老的葡萄酒莊園之一,Boschendal是一個充滿歷史底蘊的必訪之地。在這裡有許多有趣的活動可以嘗試,比如騎馬、電影之夜、騎行以及葡萄酒工作坊。這個適合家庭遊玩的地方還設有一個特別的兒童區,其中包括一個教育性質的樹屋中心,還有面向各年齡段孩子的假日俱樂部——這讓家長們有機會溜走享受他們應得的葡萄酒品鑒! Haute Cabrière:成立於1694年,這家家族經營的酒莊熱衷於高品質葡萄酒的釀造,尤其是勃艮第和香檳品種。雖然葡萄酒品鑒是這裡的常規項目,但酒莊內的餐廳提供俯瞰整個法蘭史霍克葡萄酒山谷的最佳視角之一,早餐和午餐功能表供應帶有現代風味的經典法國菜肴。 La Mott:以其如畫的環境、傳統美食和豐富的歷史魅力而自豪,它是可持續農業的支持者,並因其在葡萄酒生產和環境保護方面的卓越承諾獲得了眾多獎項。除了豪華的葡萄酒品鑒之外,您還可以在這裡廣闊的場地上進行徒步,探索現場的博物館,或者在農場商店流覽當地生產的商品。 這些葡萄酒莊園不僅提供了優質的葡萄酒品鑒體驗,還為遊客提供了深入瞭解南非葡萄酒文化的機會。無論是想體驗戶外活動的家庭,還是尋求精緻餐飲與美景結合的美食愛好者,亦或是對歷史文化感興趣的旅行者,都能在這些地方找到滿足自己興趣的活動。 康斯坦提亞酒區 Constantia Wine Route 康斯坦提亞葡萄酒之路位於好望角沿岸的一個半島上,就在開普敦以南15公里處。這是距離開普敦最近的葡萄酒之路之一,即使您住在城市裡也可以作為一日遊的目的地。 康斯坦提亞是一個富裕的本地郊區,充滿了迷人的遺產,並提供壯麗的景觀和獨一無二的活動,如遠足和賽格威遊覽——即使您不是為了品嘗葡萄酒而來,這裡也非常值得一遊。不過,如果您是來享受美酒的,那麼您就幸運了,因為康斯坦提亞無疑是開普敦最佳的葡萄園區之一,包括格魯特康斯坦提亞(Groot Constantia)和貝爾康斯坦提亞(Beau Constantia)。事實上,一些最好的南非Sauvignon Blanc就來自這個地區,還有美味的甜點酒 —— Muscat […]

南非葡萄酒的發展與特色

南非是南半球最著名的葡萄酒生產國之一。自種族隔離制度結束以來,南非葡萄酒業因其多樣化的葡萄酒風格和葡萄品種而享有了國際上的關注和讚譽。 擁有超過300年的歷史,南非的葡萄酒釀造常被描述為橋接了舊世界與新世界的差距。大多數葡萄酒採用新世界的釀造技術,但在風格上往往與舊世界的對手有更多的共同點。 葡萄園分布在西開普省繁茂而崎嶇的地景之中。這裡豐富的山脈、山谷和平原使釀酒師能夠生產出多樣化的葡萄酒風格。此外,在北開普省的橘河地區也有葡萄酒莊,那裡平坦且貧瘠的地貌主要被卡拉哈里沙漠所主宰。 #歷史與發展 初期 165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Dutch East India Company)在好望角建立了一個補給站,其唯一目的是為前往印度及周邊地區的商船隊提供新鮮的食物。然而,比這更多的事情發生了——這個貿易網站的建立不僅催生了一個繁榮的葡萄酒產業,還最終孕育了一個國家的誕生。 好望角的第一任總督Jan van Riebeeck在1655年種植了一個葡萄園,並在1659年2月2日用好望角的葡萄釀造出了第一批葡萄酒。這導致了更大規模的葡萄種植,尤其是在羅什維爾Roschheuvel,(今天被稱為Bishopscourt, Wynberg)。雖然起初農民們對於種植葡萄園並不熱衷,但Van Riebeeck還是積極鼓勵他們這樣做。 初期遇到了許多挫折,主要是因為農民們缺乏葡萄栽培的知識。情況在1679年Simon van der Stel接替Van Riebeeck後有所改善。Simon van der Stel不僅對葡萄栽培和釀酒充滿熱情,而且非常瞭解相關知識。他在自己的康斯坦提亞農場種植了葡萄園,並從一開始就釀造出優質的葡萄酒。後來,農場被克洛特家族收購,他們的葡萄酒變得世界聞名。直到今天,當人們討論世界上最優秀的葡萄酒時,康斯坦提亞(Constantia)葡萄酒仍然會被提到。 荷蘭幾乎沒有葡萄酒傳統,直到1680年至1690年間法國胡格諾派(French Huguenots,法國教派之一)難民定居好望角後,葡萄酒產業才開始蓬勃發展。作為宗教難民,胡格諾派成員幾乎沒有什麼錢,只能勉強維持生活。他們還必須適應新環境下的既定釀酒技術。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文化和技能對好望角的葡萄酒產業乃至整個生活方式都留下了永久的印記。 18世紀的挑戰 18世紀對葡萄酒行業來說是一個艱難的時期。來自歐洲和遠東出口市場的抵制,加上一些開普葡萄酒的品質不盡人意,使得這個行業面臨重重困難。由於橡木桶嚴重短缺,葡萄酒無法得到適當的陳釀。有些用於出口的酒桶之前甚至是用來醃制肉類的。同時,行業還在努力確定每個地區最適合的葡萄品種,並將釀酒技術適應當地條件。 19世紀上半葉的繁榮 19世紀前半段為葡萄酒行業帶來了繁榮。英國佔領開普敦,加上英法之間的戰爭,為開普葡萄酒創造了一個巨大的新市場。開普的葡萄樹數量在45年內從1300萬株增加到了5500萬株,葡萄酒產量也從50萬升增長到了450萬升。 1861年的災難 然而,1861年帶來了災難。英國最終解決了與法國之間的分歧,南非葡萄酒的出口隨之崩潰。1886年,開普地區發現了根瘤蚜蟲病,葡萄園遭受了嚴重的損失。 英布戰爭與行業混亂 1899年,英布戰爭開始,葡萄酒行業陷入了混亂。新種植的葡萄園大量湧現導致了過量生產,隨之而來的是長達25年的困境。 查理斯·科勒的努力與KWV的成立 查理斯·科勒(Charles Kohler)致力於緩解這種情況。他的努力促成了1918年南非葡萄酒種植合作社(Ko-operatieve Wijnbouwers Vereniging van Zuid-Afrika Beperkt, KWV)的創立。它後來成為一個強大的、有政府支援的實體,幾乎控制了一切,從葡萄價格到每個葡萄園的配額。雖然這種制度下葡萄酒的品質有所下降,但它確實保存了許多古老的葡萄園,否則這些葡萄園可能已經消失。 二十世紀之後 南非葡萄酒在20世紀期間國際上失去了青睞,在1980年代由於其種族隔離政策而遭到貿易制裁時跌到了谷底。納爾遜·曼德拉在1990年的獲釋以及隨後當選總統重振了這一產業:來自斯泰倫博斯Rust en Vrede莊園的葡萄酒在他1993年於挪威奧斯陸舉行的諾貝爾和平獎頒獎晚宴上被提供。 南非葡萄酒與烈酒出口協會於1990年成立,現在被稱為南非葡萄酒(WOSA)。它是一個獨立且非營利性組織,旨在促進南非葡萄酒在國際層面上的銷售和出口。 最近,對於南非葡萄酒產業來說最具挑戰性的一年是2020年,因為新冠疫情導致的限制措施。從3月26日至4月16日,禁止任何酒精產品的貿易或製造。幸運的是,對葡萄酒產業做出了一個讓步,允許完成收穫相關活動,然而,對國內銷售和全國範圍內酒精運輸的限制一直延續到2021年。 如今,該國生產的所有葡萄酒中幾乎有一半被出口,歐洲是最重要的市場。2022年,542家酒莊採收了超過140萬噸的葡萄,生產了8億零6百萬升葡萄酒。該行業雇用了超過30萬人;考慮到國家的歷史,人們非常關注工人福利,許多酒莊創立了特定品牌來支持如房屋建設和教育供應等項目。 #氣候環境 南非大部分葡萄酒產區具有地中海型氣候,受大西洋和印度洋交匯的顯著影響。葡萄園很少會距離海岸線超過50公里(31英里)。 這樣的接近性允許涼爽的海風滲透到葡萄園中,特別是在夏季月份時極為有利。它還調節了溫度,使得在花期和萌芽這些關鍵時期春季霜凍的情況較為罕見。 富含濕氣的海風通過開普山脈的地形被導引,起伏的地形創造了多種微氣候,適合葡萄種植。這一點也體現在三月和八月的季節性霧氣中,但最具有影響力的還是所謂的「開普醫生」西南風。這種強勁的風在春季和夏季吹拂,可以抑制葡萄園中各種霉病的發展。 #葡萄品種 南非的代表性品種是Pinotage,這是由Pinot Noir和Cinsaut雜交而成的本土品種,在其他葡萄酒生產國很難找到大量的種植。Shiraz也被廣泛種植,還有Cabernet […]

南非花園大道沒有花?!

小編這就幫大家解答南非「Garden Route」的由來。這個名字其實是來自於這裡翠綠且生態多樣的植被,以及沿岸星羅棋布的眾多河口和湖泊,並不是因為這裡種了很多花像北海道富良美那樣。這個名稱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當時是由一位名叫查爾斯·馬雷 (Charles Marais) 的旅遊官員所創造的。馬雷被這一地區非凡的美景所震撼,受到了那些裝點景觀的繁茂植被的啟發,從而命名了這個地方。 南非的花園大道從開普敦外約四小時車程處開始,沿途包括了一段美麗的海岸線,其起點通常被認為是Witsand、Stilbaai和Albertinia這些城鎮之一。從這些城鎮開始,花園大道蜿蜒約200公里,途經喬治鎮、Wilderness、Sedgefield和奈斯納 (Knysna) ,最後抵達普利登堡灣 (Plettenberg Bay) ,並以齊齊卡馬森林作為終點——那裡是一個充滿巨樹、蕨類植物和鳥類的仙境。花園大道提供了從莫塞爾灣到普利登堡灣大約300公里長的海岸線,是南非最受歡迎的度假目的地之一。這裡的山脈緊鄰著散布著沙灘和海灣的海岸線,色彩鮮艷的野花令人賞心悅目。 (圖片來源: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喬治鎮被稱為「通往花園大道的大門」 沿著這條路線發現了石器時代的工具,包括在許多洞穴中的文物。人類在此居住已有超過12萬5千年的歷史,區域內有不少重要的歷史遺址,尤其是在Nelson Bay、Matjies River、Kangkara和風暴河 (Storms River) 等地。 當大航海時代的人們穿越這個天堂尋找前往東方的新航線時,他們決定花園大道是個值得定居的地方,對於希望獲得新生活的人民來說是一個家。 Bartolomeu Dias於1488年首次發現了當時的花園大道,而當荷蘭東印度公司在1652年在開普敦建立據點後,人們很快就開始探索其他可交易物品的區域。荷蘭人在水利工程方面技藝高超,能夠設計出一套溝渠系統,將河水引導到容易取用的地方。 法國胡格諾派 (Huguenots) 是新教徒,他們在1685年路易十四簽署了《楓丹白露敕令》後逃離了法國,該法令規定法國唯一的宗教應該是天主教。暴力事件頻發,生存的希望只能寄託於法國邊境外。雖然法國胡格諾派被分配到了法蘭史霍克 (Franschhoek) ,但他們也在花園大道沿線的許多定居點找到了家。當英國於1793年與法國開戰時,兩國都試圖佔領開普敦以控制通往東方的重要海路。英國在1795年佔領開普敦後,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角色便告終結。 拿破崙戰爭之後,開普敦及其周圍地區成為英國的一個重要基地,到了1869年,開普敦的經濟已與英國合併。美利奴羊被引入,為了供應羊毛給英國紡織廠,集約化的養羊業開始興起。 最初到達該地區的歐洲人是獵人,他們意圖通過當地豐富的象牙來謀生致富。到了19世紀,更多的定居者來到這裡,這次他們的目的則是利用當地森林中豐富的硬木資源。不幸的是,在不到兩百年時間裡,人們就幾乎耗盡了野生動物和植被資源。 因此,1964年,齊齊卡馬國家公園正式成立,隨後為了保護周圍的自然美景,荒野國家公園和克尼斯納國家湖區公園在1985年也相繼設立。2009年合併齊齊卡馬國家公園、荒野國家公園、奈斯納國家湖區和各類其他國有土地成立花園大道國家公園,這些保護措施都是為了確保這些珍貴的自然資產得以保存,供後代欣賞和研究。

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 vs 塞倫蓋蒂國家公園

馬賽馬拉與塞倫蓋蒂,這兩個在地理位置上非常相近的世界知名獵遊目的地,有何差異?當提到肯亞的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和坦尚尼亞的塞倫蓋蒂國家公園時,並不需要去比較誰好誰差,事實上,這兩個世界著名的遊獵目的地構成了同一個跨界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在風景和野生動物方面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同時也有著各自的特色。哪個保護區更適合你,不僅取決於你的喜好和優先考慮的事項,還取決於你訪問的時間。為了決定你應該去哪裡獵遊,可以參考以下內容。 比較 肯亞-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 坦尚尼亞-塞倫蓋蒂國家公園 面積 面積為1,510平方公里 面積為14,760平方公里 大遷徙 七月至八月抵達馬拉河 一月和二月在南部繁殖四月底幼牛羚開始往北遷徙六月至七月穿越Grumeti River 野生動物 非洲五霸馬賽馬拉看到犀牛的機會遠高於其他地方 非洲五霸 遊客與飯店數 較密集 遊客分散較廣 住宿與旅遊預算 較低 較高 最佳旅遊時間 看到遷徙的最佳時間是從七月或八月到十月 從一月到七月或八月看到遷徙 #大遷徙 每年超過200萬頭食草動物(主要是牛羚,但也有斑馬和瞪羚)的圓形遷徙是非洲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野生動物奇觀之一。無怪乎許多遊客希望在東非之旅中安排時間親眼見證這一盛況。由於塞倫蓋提的面積更大,大遷徙在這裡停留的時間比在馬賽馬拉要長。 一月和二月是到塞倫蓋提南部遊獵的好時機。這就是牛羚中斷它們的遷徙以繁殊的地方。在產仔季節的高峰期,每天有數千頭小牛羚在此誕生,這吸引了大量掠食者。到了四月底,當幼崽足夠強壯開始第一次遷徙時,牛羚及其伴隨物種開始往北移動,形成長長的、嘈雜的隊列。大約在六月至七月,牠們穿越塞倫蓋提西部走廊的格魯美蒂河,這是遷徙中的另一個亮點。倖存者們繼續向北遷移,大約在七月至八月抵達瑪拉河。這場河渡,可能是大遷徙中最令人興奮的時刻,可以從生態系統的塞倫蓋提和馬賽馬拉兩側見證。一旦所有牛羚都過了河,牠們會在馬拉地區逗留約兩個月,然後再次向南返回塞倫蓋提南部。 #棲息地與風景 雖然馬賽馬拉和塞倫蓋提是更大的馬拉-塞倫蓋提生態系統中的兩個主要組成部分,但他們的風景並不相同。首先,它們在大小上非常不同。塞倫蓋提的面積為14,760平方公里/5,700平方英里,十分龐大;而馬賽馬拉的面積為1,510平方公里/583平方英里,相比之下顯得非常渺小。塞倫蓋提主要由開闊的草原主導,但它也保護著其他多樣的棲息地,如kopjes(岩石突出物)、常綠的河岸森林和落葉樹林。當你在塞倫蓋提從南向北旅行時,風景會發生變化。地形逐漸變得更加丘陵化和森林茂密,直到你抵達塞倫蓋提北部,最終到達馬賽馬拉。 #野生動物 馬賽馬拉和塞倫蓋提均提供了驚人的野生動物觀賞體驗。它們最著名的是牛羚遷徙,這種遷徙以季節性的方式在坦桑尼亞和肯尼亞之間進行。但是,這裡也有大量的常駐野生動物。兩個公園都是“非洲五霸”目的地,能夠可靠地提供獅子、豹、水牛和大象的良好覓見機會——以及獵豹、長頸鹿和其他眾多動物。犀牛在整個生態系統中都非常罕見,但在馬賽馬拉看到犀牛的機會遠高於其他地方。特別是在被稱為“馬拉三角”的西部區域,你有很好的機會遇到這些重量級動物之一。 馬賽馬拉較小的面積和更高密度的酒店和旅館使其比塞倫蓋提更難擺脫人群。然而,較多的車輛在馬賽馬拉的狩獵驅車中增加了共享的覓見機會,這使得野生動物觀賞變得更加容易。 #住宿選項 塞倫蓋提和馬賽馬拉都有各種各樣的住宿選擇,以適應不同的人群。住宿風格包括帳篷營地(從預算型到高端型)、簡樸的小旅館和大型連鎖酒店/度假村。帳篷營地尤其受歡迎。這些可以是帶有帆布牆的全配備單位,或是僅有雙人床和一些基本設施的站立式帳篷。許多頂級旅館試圖融入環境,出乎意料地接地氣。它們可能不會提供很多現代便利設施,而是力求環保,提供獨家體驗、優質服務、美食和導遊。甚至更基本但極具私密性的移動營地。這些臨時營地跟隨著遷徙,同時不留下任何痕跡。 儘管兩個公園都有每一個層次的住宿選擇,但塞倫蓋提或許擁有更多小型高檔住宿的選擇。馬賽馬拉有一些更多的中檔選項,以及在保護區外的許多預算型住宿。去塞倫蓋提的露營旅行通常會待在公園內,而預算型露營旅行去馬賽馬拉則大多待在保護區外。 #最佳旅遊時間 一般來說,訪問任一公園的最佳時間是從大約六月到十月的最乾燥月份。這時動物們被吸引到可用水源,如河流和水塘。隨著旱季的進展,植被枯萎,使得野生動物觀賞變得更容易——尤其是捕食者,當草叢高時,它們有時很難發現。然而,看到牛羚遷徙的最佳時間在塞倫蓋提和馬賽馬拉是不同的。具體的時間取決於降雨量,但你有很好的機會在塞倫蓋提從一月到七月或八月看到遷徙。在馬賽馬拉看到遷徙的最佳時間是從七月或八月到十月。 #費用 在馬賽馬拉的獵遊旅行通常比在塞倫蓋提便宜。首先,馬賽馬拉有比塞倫蓋提更多的預算友好型住宿選擇,其中許多位於保護區外。由於塞倫蓋提的大小以及主要入口通過恩戈羅恩戈羅保護區,住在塞倫蓋提外並進入公園進行一日遊並不是一個可行的選項。價格合理的馬賽馬拉保護區內的住宿選擇大多集中在保護區東部,這可能會使體驗相當擁擠,尤其是在旺季。如果你待在更安靜的西側和馬賽馬拉中央平原,你通常需要支付更高的費用,為了真正擺脫人群,你應該考慮住在國家保護區北邊的私人保護區之一,如此下來,在考慮這些選項時,馬賽馬拉和塞倫蓋提的狩獵旅行在價格上是相當的。 雖然坦尚尼亞境內的獵遊價格有很大的變化,以適應不同預算的客戶,但大致而言坦尚尼亞的獵遊價格通常比鄰國肯亞的相同持續時間和同級住宿的獵遊稍高。這是因為: 然而,鑒於坦尚尼亞的國家公園在非洲乃至全世界都是無可比擬的,我們認為對於熱愛野生動物和冒險的客戶來說,坦尚尼亞的獵遊體驗物超所值! 如何到達 抵達馬賽馬拉或塞倫蓋提都是交通方便的。通常從非洲最大的交通樞紐之一的奈洛比訪問馬賽馬拉。從歐洲和北美有許多價格競爭力的航班飛往奈洛比,從那裡乘定期航班到馬賽馬拉不到一小時。從蒙巴薩Mombasa和肯尼亞的大多數其他獵遊旅行目的地也有定期航班到馬賽馬拉,從奈洛比駕車約需五到六小時。 塞倫蓋提的門戶是阿魯沙。這個地方由乞力馬扎羅國際機場(所有國際航班和一些國內航班)和較小的阿魯沙機場(僅國內航班)提供服務。雖然從阿魯沙飛入和飛出塞倫蓋提是可能的,但覆蓋北方狩獵路線的公路狩獵旅行也很受歡迎。從阿魯沙出發的駕車路線會經過恩戈羅恩戈羅保護區,有選項可以參觀恩戈羅恩戈羅火山口。在同一路線上可以參觀的其他公園包括曼雅拉湖和塔蘭吉雷國家公園。 馬賽馬拉與塞倫蓋蒂各有千秋。馬賽馬拉因較為親民的價格、便捷的交通和遷徙季的渡河壯觀畫面而受青睞;塞倫蓋蒂則以其廣闊的天地、全年豐富的野生動物活動和獨一無二的新生季節吸引遊客。不論選擇哪個目的地,你都將沉浸在野生動物的奇妙世界,體驗一生難忘的非洲大草原冒險。現在,現在,就跟著非洲的節奏搖擺,開始籌劃你的夢想旅程吧! 【相關閱讀】動物大遷徙攻略【肯亞篇】動物大遷徙攻略【坦尚尼亞篇】 【推薦行程】當地行程坦尚尼亞遷徙探秘9天東非兩國精華12天肯亞野性探索10天 【推薦行程】Drifters大旅行東非越野獵遊12天

大猩猩獵遊去哪兒?烏干達 vs. 盧安達大比拼!

打算來一趟難忘的大猩猩探險?你可能聽說過盧安達和烏干達都是不錯的選擇,問題來了:到底該選哪個呢?兩個國家都有極佳的探險環境和獨特的魅力。今天,我們來看看這兩個目的地在交通、費用、景觀等方面的差異,幫助你做出明智的決定! 第一輪:許可證數量 作為非洲最具吸引力的野生動物體驗之一,大猩猩探險的受歡迎程度持續攀升。幸運的是,為了保護這些溫柔巨獸,每日許可證數量有限,每個群體最多僅允許8位遊客近距離觀察一小時。在盧安達,你可以在火山國家公園遇見12個大猩猩群體;而在烏干達的布恩迪難以穿越國家公園(Bwindi Impenetrable National Park),則有超過25個群體可供探訪,此外,姆加新加大猩猩國家公園(Mgahinga Gorilla National Park)也有一個群體,提供更多選擇。 位於維龍加山脈的姆加新加大猩猩國家公園儘管有著良好的觀賞條件,但因僅有一個大猩猩群體,且住宿選擇有限,因此通常不是最受歡迎的選擇。所以,我們接下來會著重介紹最受青睞、且交通便利的兩大目的地:盧安達的火山國家公園和烏干達的布恩迪難以穿越的國家公園。這兩地都是大猩猩探險的不二之選,無論你選擇哪一個,都是絕佳的冒險體驗。 #比較2:棲息地與景觀 烏干達和盧安達的大猩猩探險雖然都很受歡迎,但它們的棲息地和景觀截然不同。盧安達的火山國家公園坐落於維龍加山脈,這片地區以休眠火山為主。大猩猩主要生活在竹林中,周圍植被相對稀疏開放,觀察視野很好,是理想的觀賞環境,讓你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些大型靈長類動物在竹林間活動。 相較之下,烏干達的大猩猩探險聖地——布恩迪難以穿越的國家公園則以廣袤的熱帶雨林著稱。這片森林景色壯麗,但也如其名,茂密的植被讓行走和觀賞大猩猩變得更具挑戰性。有時候,想要找到隱匿在林間的大猩猩需要一些耐心,但這也為探險增添了一份刺激和神秘感。 #比較3:費用 在選擇烏干達或盧安達的大猩猩探險時,費用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對於外國遊客來說,烏干達的探險許可證費用為800美元,而盧安達則高達1,500美元,這確實是個不小的差距。這筆費用僅涵蓋探險活動本身,包括公園護林員和專業追蹤者,他們會事先定位大猩猩,保證看到大猩猩的機率超過97%。 這個費用並不包括交通、住宿和導遊等額外支出。除此之外,導遊、追蹤者及背夫的小費也需另外支付。雖然成本較高,但看到這些溫柔巨獸的難得機會,對許多遊客來說是無價的體驗。 #比較4:探險條件 通常來說,盧安達的大猩猩探險條件會比烏干達稍微輕鬆一些,但也並非一成不變。條件每日隨著大猩猩群體的位置而變化,不同群體的領地距離差異也會影響行程的難易程度。 尤其在布恩迪雨林中,雨後的步道常常變得相當濕滑,這對行走帶來額外挑戰。布恩迪的茂密植被和地勢,使得這裡的大猩猩探險更具挑戰性,但也增添了探險的真實感和野趣。 #比較5:住宿選擇 無論是烏干達還是盧安達,兩地都提供豐富的住宿選擇,讓大猩猩探險之旅更加舒適。盧安達的住宿條件相對較好,有許多頂級豪華小屋供選擇,這些小屋通常設計精美,並提供優質的服務和設施,讓你享受山景或湖景的同時,擁有更舒適的體驗。不過,大部分小屋距離森林邊界稍遠,少了些許身臨其境的野外氛圍。 相比之下,烏干達提供更多的中檔住宿選擇,價格更實惠,並且一些小屋緊鄰或位於公園內,讓人置身於真正的森林之中。這些小屋通常佈置簡約,卻充滿自然氣息,是想要貼近大自然的探險者的理想選擇。無論你更傾向豪華舒適或樸實接地氣,烏干達和盧安達都能滿足各種需求。 比較6:前往目的地 盧安達的火山國家公園相對來說更容易抵達,從首都基加利出發僅需三小時車程,路況也不錯。而在烏干達,從恩德培到布恩迪國家公園的車程則長達八到十小時,這段旅程會比較耗時。不過,布恩迪有四個不同的入口點,有些甚至需要四輪驅動車才能到達,不過也可以選擇搭乘定期航班飛往當地,減少路途上的舟車勞頓。 如果你的行程只是以大猩猩探險為主,或想安排一個與肯亞或坦桑尼亞結合的獵遊之旅,那麼盧安達會是最便捷的選擇。另一方面,如果你想將大猩猩探險融入更長的公路旅行中,沿途參觀更多烏干達的國家公園和保護區,那布恩迪將提供更多探索機會。無論你選擇哪一條路線,都可以享受到獨一無二的非洲冒險。 比較7:順帶一遊的週邊景點 大部分遊客會將大猩猩探險納入更長的非洲假期中,而在這方面,烏干達相較盧安達有更多樣的選擇。烏干達的默奇森瀑布國家公園(Murchison Falls National Park)和伊麗莎白女王國家公園(Queen Elizabeth National Park)都是極佳的動物保護區,提供豐富的狩獵動物觀賞體驗。在這些公園裡,你可以看到大多數典型的非洲野生動物,包括大象、獅子、水牛和長頸鹿。儘管犀牛只能在Ziwa犀牛與野生動物保護區找到,但烏干達依然是非洲五霸(獅子、豹、水牛、大象和犀牛)觀賞的好地方。同時,烏干達還是黑猩猩探險的理想地點。結束獵遊之旅後,你可以在風光宜人的本尼奧尼湖(Lake Bunyonyi)放鬆幾天,為旅程畫上完美句點。 盧安達則較少作為單獨的獵遊旅遊目的地,但仍有一些值得探索的地點,可以豐富你的大猩猩探險之旅。阿卡蓋拉國家公園是一個風景優美的草原保護區,是觀賞非洲五霸的理想地點。而紐格威國家公園則以其高山雨林著稱,是13種靈長類動物的棲息地,其中包括可追蹤探險的黑猩猩。對於那些偏好更豐富行程的遊客,盧安達可以作為跨國之旅的一部分,輕鬆與肯亞或坦尚尼亞的旅遊行程結合,特別是在七八月時參加肯亞和坦尚尼亞的動物大遷徙,體驗非洲最壯觀的自然奇觀之一。 無論選擇烏干達還是盧安達,兩者都能為你的大猩猩探險增添無限色彩,讓你的非洲假期更加難忘。 比較8:最佳旅遊時間 盧安達和烏干達的最佳大猩猩探險時間是從六月至八月,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從十二月至二月。這些月份比較乾燥。在這個時候,山路通常不會那麼滑,進入森林探險也會更加容易。你的體驗也不太可能因降雨而被影響。 然而,盧安達的火山國家公園整體降雨量較少,從五月到二月的條件通常都不錯。布恩迪是一個雨林,所以隨時都有可能下雨。不過,你仍然可以看到大猩猩。只要避免雨季高峰期(四月至五月和十月至十一月),應該就沒問題,當然,防水夾克是健行活動中必需的。 參加大猩猩獵遊前需了解 由於大猩猩可能感染到人類的致命疾病,因此遊客需保持至少7公尺的距離,且參與者年齡需滿15歲以上。每組團體最多8人,每次觀賞大猩猩的時間限制為60分鐘。大猩猩徒步旅行對體能有一定要求,適合身體狀況良好的旅客。 在報名這項行程時,請注意大猩猩和黑猩猩追蹤的許可證日期無法保證,必須在當地實際支付後才能確定。因此,請在報名前確認行程是否包含許可證費用。旅行社在收到全額支付後,才會代訂許可證;並且許可證一旦取得,會通知您。須注意的是,許可證一旦預訂,則不可退費或轉讓。由於每天發放的許可證數量有限,建議提前至少半年預訂。如有特定日期需求,最好更早預訂,以免錯過這場珍貴而令人難忘的冒險體驗。 推薦【當地行程】Drifters大旅行家 烏干達越野探索13天2人成行 盧安達大猩猩徒步之旅4天2人成行 烏干達大猩猩獵遊6天2人成行 烏干達深度探索9天

BIG FIVE:非洲「五大」

很多人對於非洲的印象總是會和動物們聯想在一起,就如大部人都看過的迪士尼動畫「獅子王」,很快就在腦海裡播放起來:獅子吼叫、大象鳴號、水牛潛伏在高草叢中、犀牛在荊棘樹下威風凜凜、豹在夜幕降臨時悄無聲息地巡遊。你一定曾在書本上看過「五大」動物,也在電視上見識過牠們,但現在是時候親自來瞧瞧這真實的一切了,親身經歷的才最精彩,而且要體驗這個最興奮、難忘且令人振奮的旅程,與「五大」動物面對面,沒有比非洲更好的地方了。 名字的由來 在非洲這五種動物「獅子、大象、水牛、犀牛和豹」為什麼被稱為「五大」呢? 這個詞最初是由所謂的「Great White Hunters」在19世紀及20世紀初狩獵盛行時期所使用的獵捕術語,當時的專業獵人們追求以最短時間獵獲最多的戰利品。對追求特殊經驗的外來旅行者來說,這是一種成年禮,從美國總統到歐洲王室貴族,乃至各國元首,都來到非洲射殺大型、危險的動物。「五大」很快就成為了步行狩獵中最危險的動物,於是這個名稱也因此流傳下來;當然這種情況現在已經不會再發生了,改透過相機鏡頭來實現。 #獅子 獅子可說是「五大」之中最受期待的動物,因為牠象徵著非洲之旅,其魅力、力量與美麗,讓每個人都想一睹被稱為「萬獸之王」的風采。 過去,數以百萬計的獅子曾遍布全球,但如今保育專家估計只剩下約25,000到30,000隻,大多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在南非,無論是在國家公園還是私人野生動物保護區,你有很高的機會能見到獅子。 獅子是草原和開闊平原上的生物(森林中很少發現牠們),並且以獅群的形式生活,通常由5至15隻組成,牠其領地大小而定,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則以至少一個由高達25隻動物組成的大獅群聞名,牠們是社交性的家庭動物,相關的雌性領導獅群,通常會有一個強壯的雄性作為頭目,牠是在與其他雄性激烈競爭後獲得領導權的。母獅留在獅群中,而年輕的雄性在2至3歲時就會離開。雄性有時會形成聯盟來提高狩獵成功率,但你很少會看到一個獅群中有超過四隻獅子。 母獅在四歲開始繁殖,經過約14至15週的懷孕期後,通常產下三或四隻幼獅,同一獅群中的母獅經常同時或接近同時生產,這樣可以共同餵養並提供全天候的照顧。別指望能看到老獅子,牠們通常在戰鬥中敗北,往往因傷亡而死,或是無法再狩獵。獅子在五至九歲時是最強壯的。雄獅一旦接管獅群,就得努力維持其地位。年輕的雄性總是伺機挑戰。 有些獅群專門獵食特定動物,並發展出對此目標的專項技能——如小象、鴕鳥、角馬。除了人類獵人外,獅子沒有天敵,但幼獅可能遭遇到流浪的雄獅攻擊,這些雄獅為了接管獅群會殺害幼獅。土狼、豹子和野狗也會殺害幼獅。 #大象 或許應該稱非洲大象為「萬獸之王」,牠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陸地動物。光是牠的耳朵就長達2米,寬約1.2米(差不多雙人床的表面積),每隻重達20公斤,而且牠們能長到超過3米高。在南非,你可以見到上百頭的大象群,無論是在克魯格國家公園,還是私人保護區的小型繁殖群。 大象是非常社交化的動物,由雌性領導。一個象群通常會有一個擁有廣泛文化知識的雌象領袖,她負責引導象群,控制其行動,並選擇前進的方向和速度。即使在進食時(成年大象可以說是自然界中最靈活的素食者,一天可以吃掉高達300公斤的草、樹皮、樹枝和葉子),象群也很少遠離雌象領袖。 當公象長大到青少年階段,牠們會離開象群,獨自生活,或形成單身漢象群,或者尋找那些早已離開象群的老年公象為伴。 第一次見到小象寶寶,肯定會是你最難忘的記憶之一。這些小東西,有些甚至還不到牠母親肚子的高度,怎麼避免被象群踩踏或壓扁呢?媽媽、姐姐、阿姨和表姐妹們總是保持警覺。看母親如何保護自己的寶寶,總是把自己放在危險和孩子之間,以及整個象群在受到威脅時立即進入集體防禦模式。 如果大象鳴叫,你肯定聽得到,但牠們相互溝通時所發出的次聲波肚子咕嚕聲對人類的耳朵來說太低,通常聽不見——然而研究顯示這些聲音的範圍可以達到數公里。 別以為大象龐大就代表緩慢;當象群感到驚恐,或需要快速移動時,大象可以達到高達40公里/小時的速度,比你跑步還快。大象愛水。看到象群飲水、玩水、濺水、游泳和泡水,肯定會是你最喜愛的旅行回憶之一。 #水牛 千萬別被好脾氣模樣的非洲水牛騙了。這種脾氣壞、情緒化又壯觀的動物可能是「五大」中最具危險性的,特別是當你步行時。美國小說家羅伯特·魯爾克寫道,「水牛總是看著你,好像你欠他錢似的」。當你(最好是從車內的安全位置)和水牛面對面時,你就會明白魯爾克的意思了——那眼神冰冷、精明又狡猾。 水牛是社交性動物,以大群體活動,有時數量達數百頭,牠們一起啃食長草,集體移動覓食。乾旱季節,你常可以看到一團塵霧標誌著一群水牛即將抵達。水牛每天必須飲水,看到一大群水牛靠近水源地,通常是清晨或黃昏,是個難忘且嘈雜的體驗。 辨認公母水牛很容易。公水牛更黑、更大,擁有巨大的強力犄角,在中間連接形成「牛額」。當水牛為了地位和母牛爭鬥時(水牛不是地盤性動物,不像「五大」中的某些動物會為地盤而戰),犄角碰撞的噪音非常壯觀。據估計,牠們犄角的撞擊力等同於一輛汽車以50公里/小時撞向牆壁。 母水牛較小,顏色偏紅棕色,且牠們的犄角較細窄,中間不會連接在一起。小牛通常在雨季出生,雖然牠們能立刻用搖晃的腿站起來,但要幾個星期後才能跟上群體的步伐。 雖然水牛的感官大多發達,但牠們超級敏銳的聽覺幫助牠們找到食物並警覺到危險。通常會有一個主導的公牛,如果群體巨大,可能會有多個,待在群體中央,還有「探路者」,這些可能不是最大或最好的,但引領群體並維持其團結。 #白犀牛 你的第一印象會是牠的體型和重量,而且可能會好奇,如此像史前時代的動物怎會存在數千萬年之久,雖然不幸的是,現代偷獵的殘酷和強烈程度對物種的持續生存構成了嚴重威脅。 作為第二大的陸生哺乳動物,白犀牛的名字與其顏色毫無關係。這是早期荷蘭移民將動物的寬闊嘴唇稱為「wyd」(寬),後來誤解為「白」。這是一種非凡的動物,重達近2,500公斤(約5,500磅),通常可活到40歲。因為牠是草食性動物,食用粗硬的草,所以需要大量水分來消化食物,每天都需要飲水一次。有時你會看到犀牛吃泥巴或土壤,這作為一種膳食礦物質補充。而且犀牛的角用於打鬥和防禦,並未以任何方式附著在頭骨上。 母犀牛們小群體生活在一起,當一頭決心的公犀牛決定交配時,個體會分開。一次只有一頭小犀牛出生給一隻母犀牛;犀牛媽媽對她的幼兒非常保護,必要時會擊退攻擊的公犀牛。小犀牛若遇危險逃命時,總是在母親前方跑(而黑犀牛幼兒會在母親後方跑)。 你經常會發現白犀牛在熱烈的日光下休息,或在泥水中打滾。乾燥的泥巴作為防曬霜、冷卻劑,並有助於驅除隨著乾泥脫落的寄生蟲。 注意路上旁邊的犀牛糞堆。這些是巨大的糞堆,由某個特定的公犀牛定期排便來標記其地盤。母犀牛和非主導的公犀牛也會在這些糞堆上排便,作為其他犀牛的標記和資訊信號。 犀牛視力不佳,但聽覺和嗅覺極佳;觀察犀牛的耳朵——牠們不斷地在所有方向旋轉,判斷周圍發生的事情。不要以為因為牠龐大笨拙就是緩慢的動物。如果牠正在逃跑(或追趕你),牠可以達到40公里/小時的速度。 #黑犀牛 另外,黑犀牛比牠較大的「白」親戚小,更孤獨和難尋,且有較短的頭和喙狀的唇,用於瀏覽樹葉和樹枝。由於其易怒的脾氣,被認為比白犀牛更危險,現今牠已是非洲最瀕危的動物之一。 #豹 所有去到非洲獵遊的旅客都想要親眼見到美麗、迷人、性感且戲劇性十足,也是最難捕捉的「豹」,牠們是獨居動物(除非在交配,或母親帶著幼崽),無論公母都會激烈地捍衛自己的狩獵地盤不受其他豹的侵犯。 被認為是非洲掠食者中最有成功,如果不是最成功的,豹子是潛行的高手。如果你幸運的話,尤其是在夜間駕駛(因為豹子是夜行性動物),你可能會看到豹子悄無聲息、殘忍地潛行獵物,然後在距離獵物5公尺內,用強勁的力量彈跳攻擊。突襲是牠的主要攻擊方式。 豹子常常把獵物用力拖到樹上以避免被其他動物,尤其是獅子和土狼竊取。留意大老樹的厚密垂掛枝條,你可能會發現一隻豹子在一天中最熱的時候,在那裡小憩,或是在享用獵物。豹子費盡心思地通過尿液標記、刮地和在顯眼地點排便來宣示地盤。牠們試圖避免和其他豹的對抗(除非在保護地盤),因為作為獨居獵手,牠們不能負傷。 豹是好母親,非常照顧牠的後代,當幼崽非常小時,會將牠們從一個安全的地方移到另一個地方,這很幸運,因為幼崽對其他豹子、獅子、土狼和野狗都很脆弱。看看耳朵後的黑色斑紋和母親長尾巴的白色尖端,這些是小幼崽跟隨的信號。 那長尾巴在豹子攀爬樹木或狩獵時也用作舵來保持平衡。豹子也有長鬍鬚,作為觸角來判斷灌木和樹木之間的空間,這是夜間獵手不可或缺的工具。 非洲的野生動物資源極為豐富,這也是為什麼多年來陸續出現了幾個其他的「五」,例如「Little Five (小五)」,包含了豹紋陸龜和象鼩鼱這樣的動物;還有「Shy Five (害羞五)」,以及「Ugly Five (醜五)」,最後這個名單,坦白說,有那麼一點主觀色彩。 在當今,「五大」不僅是對非洲野生動物的象徵性描述,它們也成為了生態旅遊的重要焦點,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這種轉變有助於推廣保育意識,因為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這些動物的價值,而不僅僅是作為狩獵的對象。在許多保護區和國家公園,人們能夠在自然環境中觀察到這些動物,而不干擾它們的生活,這對於提升公眾對野生動物保護的理解和支持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然而,「五大」動物依然面臨著多種威脅,包括棲息地喪失、偷獵和人畜衝突。為了確保這些動物的未來,保護工作至關重要,包括設立和擴大保護區、執行嚴格的反偷獵法律,以及促進當地社區的參與和教育。通過這些努力,我們有望保護這些非洲的象徵性動物,讓它們成為未來幾代人能夠欣賞和學習的自然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