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是南半球最著名的葡萄酒生產國之一。自種族隔離制度結束以來,南非葡萄酒業因其多樣化的葡萄酒風格和葡萄品種而享有了國際上的關注和讚譽。
擁有超過300年的歷史,南非的葡萄酒釀造常被描述為橋接了舊世界與新世界的差距。大多數葡萄酒採用新世界的釀造技術,但在風格上往往與舊世界的對手有更多的共同點。
葡萄園分布在西開普省繁茂而崎嶇的地景之中。這裡豐富的山脈、山谷和平原使釀酒師能夠生產出多樣化的葡萄酒風格。此外,在北開普省的橘河地區也有葡萄酒莊,那裡平坦且貧瘠的地貌主要被卡拉哈里沙漠所主宰。
#歷史與發展
初期
165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Dutch East India Company)在好望角建立了一個補給站,其唯一目的是為前往印度及周邊地區的商船隊提供新鮮的食物。然而,比這更多的事情發生了——這個貿易網站的建立不僅催生了一個繁榮的葡萄酒產業,還最終孕育了一個國家的誕生。
好望角的第一任總督Jan van Riebeeck在1655年種植了一個葡萄園,並在1659年2月2日用好望角的葡萄釀造出了第一批葡萄酒。這導致了更大規模的葡萄種植,尤其是在羅什維爾Roschheuvel,(今天被稱為Bishopscourt, Wynberg)。雖然起初農民們對於種植葡萄園並不熱衷,但Van Riebeeck還是積極鼓勵他們這樣做。
初期遇到了許多挫折,主要是因為農民們缺乏葡萄栽培的知識。情況在1679年Simon van der Stel接替Van Riebeeck後有所改善。Simon van der Stel不僅對葡萄栽培和釀酒充滿熱情,而且非常瞭解相關知識。他在自己的康斯坦提亞農場種植了葡萄園,並從一開始就釀造出優質的葡萄酒。後來,農場被克洛特家族收購,他們的葡萄酒變得世界聞名。直到今天,當人們討論世界上最優秀的葡萄酒時,康斯坦提亞(Constantia)葡萄酒仍然會被提到。
荷蘭幾乎沒有葡萄酒傳統,直到1680年至1690年間法國胡格諾派(French Huguenots,法國教派之一)難民定居好望角後,葡萄酒產業才開始蓬勃發展。作為宗教難民,胡格諾派成員幾乎沒有什麼錢,只能勉強維持生活。他們還必須適應新環境下的既定釀酒技術。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文化和技能對好望角的葡萄酒產業乃至整個生活方式都留下了永久的印記。
18世紀的挑戰
18世紀對葡萄酒行業來說是一個艱難的時期。來自歐洲和遠東出口市場的抵制,加上一些開普葡萄酒的品質不盡人意,使得這個行業面臨重重困難。由於橡木桶嚴重短缺,葡萄酒無法得到適當的陳釀。有些用於出口的酒桶之前甚至是用來醃制肉類的。同時,行業還在努力確定每個地區最適合的葡萄品種,並將釀酒技術適應當地條件。
19世紀上半葉的繁榮
19世紀前半段為葡萄酒行業帶來了繁榮。英國佔領開普敦,加上英法之間的戰爭,為開普葡萄酒創造了一個巨大的新市場。開普的葡萄樹數量在45年內從1300萬株增加到了5500萬株,葡萄酒產量也從50萬升增長到了450萬升。
1861年的災難
然而,1861年帶來了災難。英國最終解決了與法國之間的分歧,南非葡萄酒的出口隨之崩潰。1886年,開普地區發現了根瘤蚜蟲病,葡萄園遭受了嚴重的損失。
英布戰爭與行業混亂
1899年,英布戰爭開始,葡萄酒行業陷入了混亂。新種植的葡萄園大量湧現導致了過量生產,隨之而來的是長達25年的困境。
查理斯·科勒的努力與KWV的成立
查理斯·科勒(Charles Kohler)致力於緩解這種情況。他的努力促成了1918年南非葡萄酒種植合作社(Ko-operatieve Wijnbouwers Vereniging van Zuid-Afrika Beperkt, KWV)的創立。它後來成為一個強大的、有政府支援的實體,幾乎控制了一切,從葡萄價格到每個葡萄園的配額。雖然這種制度下葡萄酒的品質有所下降,但它確實保存了許多古老的葡萄園,否則這些葡萄園可能已經消失。
二十世紀之後
南非葡萄酒在20世紀期間國際上失去了青睞,在1980年代由於其種族隔離政策而遭到貿易制裁時跌到了谷底。納爾遜·曼德拉在1990年的獲釋以及隨後當選總統重振了這一產業:來自斯泰倫博斯Rust en Vrede莊園的葡萄酒在他1993年於挪威奧斯陸舉行的諾貝爾和平獎頒獎晚宴上被提供。
南非葡萄酒與烈酒出口協會於1990年成立,現在被稱為南非葡萄酒(WOSA)。它是一個獨立且非營利性組織,旨在促進南非葡萄酒在國際層面上的銷售和出口。
最近,對於南非葡萄酒產業來說最具挑戰性的一年是2020年,因為新冠疫情導致的限制措施。從3月26日至4月16日,禁止任何酒精產品的貿易或製造。幸運的是,對葡萄酒產業做出了一個讓步,允許完成收穫相關活動,然而,對國內銷售和全國範圍內酒精運輸的限制一直延續到2021年。
如今,該國生產的所有葡萄酒中幾乎有一半被出口,歐洲是最重要的市場。2022年,542家酒莊採收了超過140萬噸的葡萄,生產了8億零6百萬升葡萄酒。該行業雇用了超過30萬人;考慮到國家的歷史,人們非常關注工人福利,許多酒莊創立了特定品牌來支持如房屋建設和教育供應等項目。
#氣候環境
南非大部分葡萄酒產區具有地中海型氣候,受大西洋和印度洋交匯的顯著影響。葡萄園很少會距離海岸線超過50公里(31英里)。
這樣的接近性允許涼爽的海風滲透到葡萄園中,特別是在夏季月份時極為有利。它還調節了溫度,使得在花期和萌芽這些關鍵時期春季霜凍的情況較為罕見。
富含濕氣的海風通過開普山脈的地形被導引,起伏的地形創造了多種微氣候,適合葡萄種植。這一點也體現在三月和八月的季節性霧氣中,但最具有影響力的還是所謂的「開普醫生」西南風。這種強勁的風在春季和夏季吹拂,可以抑制葡萄園中各種霉病的發展。
#葡萄品種
南非的代表性品種是Pinotage,這是由Pinot Noir和Cinsaut雜交而成的本土品種,在其他葡萄酒生產國很難找到大量的種植。Shiraz也被廣泛種植,還有Cabernet Sauvignon和Merlot(通常一起用於波爾多混釀)。
然而,白葡萄酒葡萄品種占據了該國93,000公頃(230,000英畝)葡萄園中的55%。Chenin Blanc 是南非共和國種植最多的葡萄,佔所有種植面積的18.5%。雖然它作為白蘭地和加烈葡萄酒原料的早期主導地位已經不再,但它仍然保持著第一的位置,主要是轉變為了生產清爽的乾白葡萄酒。
不過,最好的白葡萄酒是用Chardonnay和Sauvignon Blanc製成的,這兩種葡萄近年來在國際上變得非常流行。開普地區的Chardonnay是新舊世界葡萄酒風格之間融合的完美例子,而南非的Sauvignon Blanc則普遍未經橡木桶陳年,頂級的例子展現出槐花、綠瓜和礦物質的味道。
葡萄酒產地認證系統(Wine of Origin system)是一個於1972年引入的法律框架,旨在認可並保護該國風土的多樣性,並將南非分類為不同地區、區域和小區,這些地方都有葡萄園分布。
#酒區
開普葡萄酒鄉從沿海地區的崎嶇山脈和多方向的山坡延伸到克萊因卡魯(Klein Karoo)的開闊平原,在那裡葡萄種植主要發生在沿河谷地。南非的葡萄園大多位於西開普省靠近海岸的地方。沿海地區雨量充沛,每年可達1,000毫米,這裡生長著繁茂的fynbo(天然灌木林)和renosterveld (犀牛灌木) 植被。穿越山脈進入內陸,降雨量急劇減少,植被則以耐旱的多肉植物、蘇鐵和蘆薈為主。
目前約有87,848公頃的葡萄園正在栽培釀酒葡萄,這些葡萄園沿著長約800公里的區域分布。根據葡萄酒產地認證方案(Wine of Origin Scheme),開普葡萄酒鄉的生產區被劃分成官方界定的地理事務單位、區域、地區和小區。西開普省這個地理單位包含了五個區域——布雷德河谷(Breede River Valley)、開普南海岸(Cape South Coast)、沿海地區(Coastal Region)、克萊因卡魯(Klein Karoo)和橄欖河(Olifants River)。另有六個地理單位:東開普省、自由邦、夸祖魯-納塔爾、林波波、西北省和北開普省,其中還包括了卡魯高地(Karoo-Hoogland)區域。南非的葡萄酒鄉總共涵蓋了30個多樣化的地區和約101個較小的小區。
下一篇,會介紹幾個最受歡迎的酒區,適合自助旅行的旅客前往,當然,非洲獵遊網也有行程安排前往酒區→ 【南非葡萄酒產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