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熱病流行國家集中在非洲及拉丁美洲,依照感染的風險程度分為「高風險地區」及「中低風險地區」。這是一種由感染蚊子傳播的急性病毒感染性疾病,由於患病時偶爾會導致黃疸(皮膚和眼睛泛黃)的症狀,因此被形象地命名為「黃熱病」。
非洲國家黃熱病疫區國家:
大部分的黃熱病患者沒有或只有輕微病徵,其潛伏期一般為3到6天,部分患者會出現發燒、肌肉疼痛(尤其是背痛)、頭痛、食慾不振和噁心或嘔吐。大多數患者的情況會好轉,病徵並於 3 至 4 天後消退。患者痊癒後一般可產生免疫力,不會再受感染。然而,部分患者可能會感到發熱、肌肉痠痛、背部不適、頭疼、食慾下降,同時伴有噁心和/或嘔吐的情況。而在接下來的24小時內,一些患者可能會進展到病情較重的階段,有少部份患者會轉化成嚴重的疾病,如高燒、黃疸病、出血、細菌感染、休克和多重器官衰竭,嚴重病例的死亡率為 30 至 60%。
現時並沒有特定藥物治療黃熱病。治理方法主要是紓緩病徵。相關的細菌感染可用抗生素治療。在處理嚴重個案時,支援性治療可包括以靜脈注射來補充水分、血液透析和輸血等。患者須接受隔離治療,以免被蚊子叮咬而再將病毒傳播他人。
雖說目前尚未研發出專門針對黃熱病的抗病毒藥物,但在醫院接受及早的支持性治療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機會。世界衞生組織建議除了有禁忌症人士外,最有效的預防方式是接腫單劑黃熱病疫苗,只需接種一次就能獲得終身保護。對於居住在或計劃前往黃熱病流行地區的人們,特別是9個月以上的幼兒和成人,強烈建議接種此疫苗。此外,有些國家規定入境時必須出示黃熱病疫苗接種證明(請參考以下列出的非洲國家名單)。
要求所有9個月或 1 歲以上旅客出示黃熱病疫苗接種證明的非洲國家,如下:
貝南、布吉納法索、蒲隆地、喀麥隆、中非共和國、剛果、象牙海岸、剛果民主共和國、加彭、幾內亞比索、肯亞、賴比瑞亞、盧安達、獅子山共和國、尼日共和國、多哥。
要求來自有黃熱病傳播風險國家或在這些國家過境超過12 小時的旅客接種疫苗的國家,如下:
阿爾及利亞、波札那、維德角、查德、吉布提、埃及、衣索比亞、岡比亞、幾內亞、萊索托、利比亞、赤道幾內亞、厄立特里亞、馬達加斯加、馬拉威、茅利塔尼亞、模里西斯、莫三比克、納米比亞、尼日利亞、巴布亞新幾內亞、塞席爾、索馬利亞、南非、蘇丹、史瓦帝尼、突尼斯、烏干達、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尚比亞、辛巴威。
預防接種規定及建議
黃熱病疫苗在初次接種的10天後才有足夠保護力,而在接種三到四週以後有將近100%的保護力。因此在出國前至少10日應完成疫苗接種。年齡滿9個月以上者,需於皮下注射一次疫苗。接種完成應開立國際預防接種證明書,很多國家對從流行區抵達的旅客要求出示有效的國際預防接種證明書,僅認可由國家衛生行政機關指定的機構實施接種及使用經世界衛生組織批准的疫苗。對於不適合接受疫苗的人士應開立不適合注射的證明書(waiver),並且請旅客諮詢旅遊相關國家的大使館。
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自2016年7月11日起,「黃熱病疫苗國際預防接種證明書」有效期限將由原訂10年改為終生有效,先前已核發的證明書則不受原註記有效日期限制,不需換發即可繼續使用。
哪裡可以施打黃熱病疫苗?
目前並非任何一家醫療院所都備有黃熱病疫苗,民眾可至疾管署網站查詢全國的旅遊醫學合約醫院,前往就近醫療院所之家醫科旅遊門診掛號,醫師會進行疫苗接種評估,並在接種完後開立1份國際預防接種證明書(俗稱黃皮書),以供民眾前往黃熱病疫區的國家入境時查證。
最後提醒,黃熱病疫區範圍有時會轉變,因此建議到疾病管制署(CDC)網站確認前往的地區是否有出現新的黃熱病疫情。
參考資料:
台灣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https://www.cdc.gov.tw/
USA CDC https://www.cdc.gov/
Africa CDC https://africacdc.org/disease/yellow-fever/